老人治疗肩周炎的五大误区
误区一:过度依赖止痛药
统计显示,在有过急性肩痛经历的受访者中,大部分人选择自己贴膏药,喝酒,或者随意吃止痛药。
众所周知,止痛药或膏药只能暂时缓解或局部控制疼痛,疼痛的根源无法得到妥善治疗。非但不能治标,反而会造成慢性疼痛。
误解二:因为害怕副作用而拒绝使用止痛药。
有些人拒绝使用止痛药,因为担心其在手法松解或关节镜治疗后的副作用。服用止痛药后,治疗后疼痛减轻,有利于功能锻炼,促进恢复。
此外,近年来,发现非炎症性镇痛药可以防止粘连的复发。因此,手法松解或关节镜治疗后,应适当使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。
误区三:肩周炎不需要治疗,但会自愈。
事实上,肩周炎会导致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。肩周炎的自愈主要表现在肩部疼痛的缓解,许多功能障碍依然存在。
由于肩胛骨活动的代偿,大部分患者不会感觉到功能受限。肩周炎的治疗主要是为了缩短病程,较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误区四:所有肩周炎都可以通过运动恢复。
肩周炎的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,运动是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。
但并不是所有的肩周炎都能通过功能锻炼恢复。
对于肩周炎严重,粘连严重,疼痛的,一定要配合手法松解,恢复功能。功能锻炼只是松动后保持功能的重要方式。
误解五:手动松动会损伤正常组织。
事实上,手法放松了肩关节周围薄弱的组织。
根据力学原理,在同样的拉力下,断口一定是薄弱的部位。与正常组织相比,各方面的粘连都要弱很多。只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手法操作,粘连的组织即被松解。
在麻醉方法的配合下,患者肩部的肌肉放松后,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就能释放出来,安全性和疗效大大提高。正常生理范围内的释放手法不用担心,肩关节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活动。
微信扫一扫
手机网站